|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千年古刹密印寺

千年古刹密印寺

关键词:千年古刹密印寺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宁乡在线
  • 电 话:15116436848
  • 网 址:http://www.nx123.ccoo.cn/
  • 感谢 ningxi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633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千年古刹密印寺
千年古刹密印寺
撰文/叶青
 
湖南宁乡县西二百里的地方,雄峙着一座大山,即大沩山。大沩山因群山环抱而形成一个偌大的山顶天然盆地,方圆四十多公里,最高海拔高达千余米。此山曾有密印、同庆、应禅三大寺院,及裴休庵、香严庵、石狮庵、齐已庵等六十二所小庙,其中以密印寺这座佛教禅宗院为主。佛教禅宗五派之一的沩仰宗发祥如此,海内外都以密印寺为沩仰之祖庭。
岁月悠悠,光阴冉冉。
唐宪宗李纯元和八年(813),怀海禅师的挚友司马头陀刘潜游历名山大川,来到湖南时,发现宁乡县西有沩山,奇峰耸立,飞瀑流浪,云雾飘渺。在大沩山的天竺峰下,分布着七座各自独立的小山,俨如北斗七星。特别是青莲溪,潺潺溪水清澈甘甜常年不息,独具莲花清香。司马头陀惊诧于奇山奇水奇景,认为此处乃修行弘法的宝地,于是专程赶赴江西百丈山(今新奉县境内),告知怀海禅师:“大沩山峰高岭峻,碧水粼莹,诸山重叠,俨如怀抱莲花,秀丽非常,如一处藏龙卧虎之地。如得此山建寺,真乃佛门之幸也。”怀海禅师听了当即召来弟子灵佑说:“沩山胜境,尔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灵佑谨遵师命,于唐宪宗元和八年的八月十五那天拜别众僧,足蹬芒鞋独身来到了大沩山,在天竺峰下七星坪结草为庵,过着“猿猴为伍,橡栗充食”的艰苦生活。七年来,大安禅师从百丈山率僧来到大沩山协助灵佑“共营梵宇,垦田安众”,建立起应禅寺(后名三塔寺),住僧五百。
唐武宗会昌年间,朝延敕毁山野招提兰若,毁佛灭僧。灵佑神师不得不遣散众僧,而自己在沩山裹着为民,自耕自食,苦望着能有日重获信教自由。两年后,唐宇宗废除武宗禁佛令,众僧纷纷回归寺院,灵佑率众僧又重新开展佛教活动。
唐武宗时期,当朝宰相裴休因谏直言,被贬为湖南观察使、潭州刺史。裴休闻灵佑道行,使执弟子礼,大力资助在毗庐峰下修建寺院百楹,使密印寺道风远播,住僧达1500余名。裴休亲书《大藏经》珍藏寺中,还申奏朝延,经唐宣宗准奏并于唐大中三年(849)敕建“密印寺”匾。从此,来寺参学的十方禅德,不绝于途。灵佑弟子数万,其得法者有慧寂、智闲、洪湮等40多人,均能弘法一方。
灵佑禅师为开辟沩山、创建密印寺费尽千辛万苦,实属功德无量。灵佑禅师在唐大中七年(853)于密印寺所属同庆寺圆寂,享年82岁,其法肪广弘国内外。但无不远宗佑祖。直到清顺治年间,寺僧慧山将密印寺改为临济宗。1922年,沙门永光等才恢复沩仰宗十方丛林,曾礼请八指头陀、虚云和尚、虚太法师、宝生和尚、空也法师、法舫、茗山等法师主持寺务,一直延续至建国前。
密印寺山门横额书“般若道场”四字,对联为“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阐明了密印寺开山宗师灵佑禅师的佛派渊源和传承。密印寺其全称为“敕建十方密印寺”。敕建,即说明此寺是经皇帝御批而建的。“十方”指佛法无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无所不包。“密印”源出古印度中的密教,认为“口诵真言(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即可现身成佛”。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传说,相传灵佑禅师乘船去南岳朝圣,船溯江西行至沩山,忽见蜜蜂成群,飞集上空,如云团飘移。僧异之,略施法术,群蜂虽散,但地上仍留有爪痕,乃决心重建佛法道场,向当地山人化地,山人问需地多少,和尚脱下袈裟,朝天一撒:“云影袈裟之地是矣”,之后量之,地阔5480亩。寺院建成,乃命名“密印寺”。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建于大沩山毗庐峰下的密印寺,占地确实不小,有9000平方米,全寺建筑结构为八部分:一是山门,二是广场,三是万佛殿为中心主体建筑,殿高九丈,殿内外有石柱38根。四是禅堂,五是祖堂,为和尚们圆寂后灵牌安置处,六是配殿,七是铺殿,八是兵房。因此,清康熙《宁乡县志》中载密印寺“壮丽凡百楹,垦地三千亩,置饭僧田及大众所”。可想当年寺内香火鼎盛。
密印寺景观众多,如万佛殿、白果含檀、裴休树、美女枧、龙王井、千人锅、万人床、油盐石、罗汉桥、来木井等均有着动人的传说和深厚的宗教文化。明代学者陶汝鼐有《来木井》诗:“分明古木倚蛟宫,谁信沩山与蜀通。亲到龙潭方广澈,长留一柱砥虚空”。诗中“沩山与蜀通”一语则蕴含下面的典故。
传说修建沩山密印寺需大量木材,周围有用的树几乎被砍完,住持为子担忧。这时,来了位苦头陀,毛遂自荐为其化缘解难。住持欣喜万分。遂令爱徒慧同陪他前往。时过三更,苦头陀将悲同唤醒,用布蒙其双眼,叮嘱一番,便挟持他腾空而起。身轻如燕,两耳生风。拂晓之前,他们降临到四川佳林江(后称嘉陵江)畔一座大庄园之前。进得庄来,只见一家人啼哭不已,财主独生女儿身患恶疾,四方求医,病情却愈来愈重,时已气息奄奄。苦头陀安慰说:“此病何难?老夫一杯水可也!三天之内即可治愈”。财主磕头称谢。事后,苦头陀对财主说:“我来此处有事相求。”将建寺化缘之事说了。财主本是吝啬之人,但念其对女儿的救命之恩,要出点血本也得割舍,便答应以山中断了类的树木相送。苦头陀听罢,没有答话,却露出了一丝笑意。是夜,仅一个时辰的龙卷风,把佳林江畔的树尖都吹断了。财主见之,虽有此心痛,但一言既出,却也无可奈何。苦头陀尽将木料往河里丢,慧同见木料被河水冲走,恸哭起来,苦头陀道:“不要紧的。”第七日清晨,苦头陀领灵佑及众僧来到寺前的一口井旁,果然有木料从井底冒出来,众人急忙捞起,接着又浮出一根,这样源源不断,直到庙宇建成。主持道:“木料够了,不要了。”木料停止上浮,最后一根卡在井中间,看得见,摸得着,就是取不出,千百年来陷在井中,后人称这井为来木井,也称神木井。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密印寺的寺院建筑,在千多年历史中先后遭受过四次火劫,五次重修。
第一次火灾为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寺僧失火而将寺宇一夕而烬,法物全毁,寺僧流离。
第二次火灾为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因发生官宦斗殴,引火蔓延到寺院,烧毁万佛殿,毁坏佛像。
第三次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92),寺僧与姜、何、李三姓发生田地讼案,因官府受贿,按察司副使詹瀚玉委宁乡县令汪大壮、安化县令陈名扬杖逐寺僧,纵火焚烧密印寺和同庆寺,毁坏洪钟,因此人烟凋零,一盘残局。
第四次火灾为1918年,密印寺停车场农张三元抗租不交,寺僧催逼激发矛盾而纵火焚烧密印寺和三塔寺、同庆寺、烈火熊熊,持续三天三夜。此次大火使沩山佛寺损失惨重,三寺全部房屋、佛像、藏经、法器、什物等均在烈火中化为灰烬。寺僧净尘、自新等长跪万佛殿,抱佛以殉。
千多年来,沩仰宗的根本道场密印寺历经多番兴废,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密印寺还存有万佛殿三尊方佛、四壁饰金的12182尊砖佛及房间224间,省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无僧人管理,宁乡县人民政府将密印寺交由文化部门管理。
文化大革命期间,密印寺又遭劫难,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被毁,万佛殿四壁12000多尊饰金砖佛被破坏,大部分金身剥落,寺内钟、鼓、法器、藏经等荡然无存,寺墙被推倒,林木被砍伐,寺院的装饰雕刻被破坏,房屋被机关、企业、医院、学校占用。整座密印寺因年久失修,导致原9000多平方米的房屋先后倒塌4000平方米,未倒塌的经有关部门鉴定全属一级严重危房,《宁乡县文物志》有这样的记载:“造反派把三尊大佛像拉倒后,约50立方的木材被抢走一空,连窗格玻璃也变成敬仰馆的装饰品,铜钟铁炉统统被砸成破铜碎铁……”尽管密印寺遭受重创,但其历史文物的价值,是海内外佛门弟子时刻关切的。1972年,其再次被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经文物部门的多次维修使万佛殿的屋面得已保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落实宗教政策,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经宁乡县人民政府请示省、市两级政府批准,将密印寺移交给长沙市佛教协会管理使用,由释博明法师组织进行修复。经对寺院危房全部抢修,重现了殿宇庄严、佛光普照的恢宏气势。
千年古刹密印寺重归佛协使用管理后,释博时法师于1991年12月19日来到宁乡县大沩山上,主持这座百废待兴的名刹。毁庙容易修庙难。释博明经过近十年的辛苦,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对道场进行了全面修复。1993年至1995年春,新塑释迦牟尼第三尊大佛,全身贴金,并对万佛殿的四壁砖佛像进行装修贴金,禅堂、斋堂也进行了重新修复。如今的密印寺已是一片格局完整、殿堂庄严、环境幽雅、正常开展宗教佛事的清净佛地。对重修后的密印寺,有诗赞曰:
世事沧桑暂废禅,沩山沩水仍相依。
五涂劫难毁万佛,十年往事论关非。
风和日暖春光好,万象更新满锦川。
再次重修密印寺,而今屹立在山前。
密印寺现是省级重点宗教活动场所,既有利于僧人修行办道、弘法利生,又有利于当地人民利用沩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沩山的黄材水库沿岸奇峰重叠,数十里一片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沿密印寺祖塔一线的奇峰异石林立,称为“十里画廊”,历代密印寺高僧留下的许多遗迹,与尚待开发的四个大溶洞和飞流直下飞珠溅玉的泸花瀑布相辉映,形成无数个景点,现已被定为旅游区。另外,沩山还盛产绿色食品,“沩山毛类茶”含有丰富的稀有元素硒和锌。沩山自古有“名山名寺产名茶”的美誉。还有具有药用价值的麦饭石等许多有待开发的药材、土特产资源。沩山这座名山因密印寺的佛光重现而事业来了新的景象。密印寺重修后,释博明法师发自内心地说:千年古刹密印寺的修复重建,使中国佛教禅宗的南禅沩仰宗的佛教文化得到了发扬与延续。更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的落实。我们宗教界人士将按照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为社会和人民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2004年8月16日,密印寺又添新景观,投资100余万元兴建的钟楼、鼓楼正式落成。人们不仅能在这座千年古刹前燃起敬祀的香火,还能耳闻晨钟暮鼓的响起。密印寺是一处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相融的胜地,是长沙地区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密印寺之所以成为湖南佛教名寺,还因一些高官与文化名人的“掺和”。
裴休是唐代的高官,曾官至相国。在任荆南节度使时,曾讲学于益阳。他没有放弃去拜访灵佑的机会。裴休到沩后,热心肠地征询灵佑的意见:“我去请皇上敕寺名,可好?”灵佑点头同意。于是,裴休奏请皇上,唐宣宗李忱敕赐了“密印禅寺”匾额。裴休是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还亲笔为灵佑的灵塔题词“大圆禅师铭记”七个篆字。裴休辞世后,朝延遵照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大沩山的端山。明朝尚书郭都贤在撰写密印寺田碑记中吟咏了“灵佑与裴休”的结缘:
缘结宰官送上方,灵山一主振宗纲。
机锋转拨凤归日,笑指天花吐妙香。
唐相国裴休墓陵前的石柱上,刻有宋孝宗淳熙年间的礼部尚书易祓撰写的墓联:亮节高风乾坤并老,慈怀道气天地长存。
唐代著名的诗僧齐已是土生土长的沩山人,他在山上结庐为庵,吟诗作对。他在荆州圆寂后,沩山上的“齐已庵”仍耸立多年不废,亦是宁乡人对这位唐代著名诗僧的敬仰吧。
张浚乃宋代理学家张栻之父。在宋高宗、孝宗时代,官尚书右仆射、都督诸路军马卸官后,居潭州,遗命告二子:“我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这“衡山下”,即宁乡的大沩山麓官山之阳的官山乡官山村罗带山。此山曾名“龙塘”,因葬有“壬山丙向宋元辅封魏国公张公德远之墓”而改名官山。张浚之子张栻殁后,亦葬在其父墓址右侧,墓刊石刻“宋大儒张南轩先生之墓”。
除却密印寺的历代高僧的灵塔墓葬外,如裴休、张浚、张栻、易祓、何南薰等名人陵墓及其传奇故事,使这座大山特别骄傲地昂首,千古不衰地让人们细细解读它厚积的佛文化与历史人文。
大沩山是本耐读的书。当我离开它时,心却遗落在崇山峻岭环抱的沩山中,在那里扎根并茂盛地生长……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116436848 传真: 邮箱:983120100#qq.com
地址:宁乡县豪德壹公馆2308 邮编:410600
Copyright © 2004-2024 宁乡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