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敏捷紫云府
宁乡星澜之悦
宁乡在线

主题: [推荐]五彩沩山

  • 晨&雾
楼主回复
  • 阅读:1887
  • 回复:1
  • 发表于:2012/4/27 16:17:40
  • 来自:湖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宁乡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五彩沩山

    中国是把“识山”上升为一种文化的唯一国度。千百年来的名流圣哲,赋予中国山以关乎社会人生的丰富内涵。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精彩的“识山”文化,不断浸润着历史、感染着民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湖南韶山出了个“心中有山”的一代伟人,他把“五岭逶迤、苍山如海”和“万山红遍、山花烂漫”作为山与诗的交响,在山行的绵延、史诗的浩叹中,开创出“江山如此多娇”的大境界,引领一群民族精英更新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迢迢太行行路难,犹有蜀山武陵源,巍巍昆仑倚天剑,更见喜马拉雅山。看不尽仪态万方,寓不完意蕴万千——这便是永恒感召中国人的中国山。



    崇山峻岭当可敬畏,高山仰止,山有圣灵。绿水青山也很可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远近高低各不同,编织出江山如画。在遍布中华大地的群山之中,我们要特别亲近一座至今寂寞的历史文化名山——沩山,它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却五彩绚美、十分可爱。它凭着自然之美和人文之光,凭着不可复制的独特与不可多得的神奇,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当之无愧的后花园。

    沩山坐落在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故乡——湖南长沙宁乡县境内。很少有人注意,这儿曾串起现代中国最重量级风云人物的目光与足迹。

    “南薰司令千古:为国捐躯”——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手迹,镌刻在沩山杓子冲何南薰烈士墓前。何南薰是沩山的儿子,辛亥革命时期曾任孙中山侍卫官,1922年孙中山以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名义组织北伐,何南薰曾任前锋司令,后在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一腔碧血护卫共和;

    “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应该好好保护起来”——这是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1956年接见沩山所在地——宁乡县县委书记张鹤亭时的亲切寄语。1917年,刚起步探索民族命运的青年毛泽东曾与同学萧子升徒步考察湘中农村,在沩山腹地的千年古刹密印寺短暂居住。后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曾说起这次沩山之行,使他感悟到了“救国救民在于找到大本大源”;

    “沩山好,水库说黄材”——这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共“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吟咏家乡的词句。黄材水库,即青羊湖,坐落在黄材林场中,是沩山最大一片葱茏秀美的水域。这座绿色的人工湖,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全国最大的土坝工程之一,沩山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抬硪筑坝、义务建成,至今浇灌着湘中沃野万顷良田。1961年,刘少奇主席曾回到故乡宁乡花明楼,并来到沩山黄材水库,慰问建设者。而“延安五老”中的两位,谢觉哉和徐特立,也曾来到这里亲身参加建坝劳动,谢觉哉豪情吟道,“内河外海工程大,人造桃源鱼米堆。赛过禹王才”。

    “万佛殿”——千年古刹密印寺大雄宝殿背门上方悬挂的这块匾额,由一代枭雄蒋介石亲笔书写。少年时代随母信佛的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夏浴火重生的时候,把他祈求保佑的目光也曾交付给沩山。

    历史学家不会否认,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可以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现代史。方志专家不会挑剔,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蒋介石同时结缘一座山,即使北京西山、南京钟山、江西庐山也未必,湖南沩山却正是这样一座山。

    岂止如此,沩山还拥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和五种神奇的色彩。奇特的“1+5”,使沩山成为自然地理,特别是文化地理上不可复制、不可多得的“五彩名山”。

    《现代汉语词典》对“沩”的解释是,“水名,在湖南,源出沩山”。最权威的汉语工具书《辞海》,也赋予“沩”以“水名——在湖南省境,为湘江支流,源出于沩山”的解释。环顾三山五岳,遍阅名山大川,一个汉字独独为一方山水而存在,别无它意,实不多见。沩山的名字,首先印证了它的独特。

    沩山的色彩更是神奇的。因为天下很难找到第二座山,像沩山这样,熔铸了时空跨度极大、性质差异极深的五大文化,给中国山迸射惊人的五彩,给中国人点亮“识山”的光焰。

    青色

    首先是青色文化,也就是青铜器为代表的中华寻根文化。从长沙市区出发,经宁乡县城玉潭镇,上沩山有三条旅游线路:经沩山历史上第一座寺庙同庆寺所在地——祖塔上山;经沩山最美的一段自然风光三福门悬崖、百叶坡峭壁和漂流大峡谷所在地——月山上山;经长沙唯一的状元文化故里——千年古镇巷子口并经沩山南大门九折崙上山。而三条旅游线路的统一入口,正是沩山脚下最大集镇——黄材镇的炭河里村。炭河里一带,是中国南方青铜器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商周时期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所在地,是国务院授牌保护的国家级文明遗址区。热爱历史的中国人,一定记得中学历史课本上的商代著名青铜器——四羊方尊彩图。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以及造型精美的人面鼎、制作精工的大铜铙、纹饰精致的提梁卣等,这些用于祭祀礼仪和豪华生活的先秦珍贵遗存,便出自沩山炭河里。“炭”与“河”——在这片水火交融的土地上,青铜饕餮展示了狞厉的美,宣告了文明古国的文化重量。先民文化永远驻足沩水之滨,把沩山的历史底蕴推进到中国通史的第一时阶。

    金色

    其次是金色文化,也就是金色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沩山主峰毗庐峰下的“敕建什方密印寺”,于公元849年即唐大中三年,由时任湖南观察使裴休奏请唐宣宗“敕建”。这是不折不扣的千年古寺,更是佛教中国化、禅宗世俗化的一面明镜。这里诞生了“密密相付、心心相印”的密印佛法,和“农禅为本、顿悟渐修”的沩仰宗。密印寺发端的沩仰宗是中国禅宗五大宗派之一,因而密印寺具有祖庭的性质,沩山也成为佛教名山。从唐代建寺开坛的灵佑上人、慧寂禅师,到沩山土生土长的晚唐著名诗僧齐己,到宋代、明代、民国历次火灾后重建寺庙的空印、彻当、宝森法师,到现代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寄禅法师、第二任会长太虚法师,到当代中国佛教协会首席发起人兼名誉会长虚云法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都是沩仰宗的传人,一代代高僧或佛学大师云集于此、悟禅于斯,留下一段段佳话。唐宣宗、宋神宗、雍正、乾隆等历代君王,御赐金匾名号,悬于寺首,藏之名山;中唐宰相裴休、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宋大理学家朱熹、晚清名臣曾国藩和陶澍、近代文化名人王闿运、杨度、李叔同(弘一法师)等流连至此,留下一段段传奇。历史文化的厚重积累,使密印寺成为南方名刹,曾与杭州灵隐寺齐名。

    密印寺山门“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对仗工整,“般若道场”气象轩昂,殿宇楼阁鳞次栉比,烘托出这座寺庙的方正严谨。“放生池”荷塘月色,花影婆娑之间,听取蛙声一片,给静穆的宗教殿堂以充满禅机的生灵感。传说生动的“来木井”和“油盐石”,又把禅师们吃斋念佛的凡圣生活分割得轻松诙谐。寺内古木参天,千年银杏“白果含檀”树中生树,偎依成长,好似当年裴休、灵佑相携伫立,默默守望,历久弥新。

    密印寺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主体建筑——万佛殿,这是密印寺镇寺之宝,堪称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奇迹工程。高27米的万佛殿,殿如其名,三尊金色大佛端坐大雄宝殿中央,正中间是释迦牟尼金身,端处金莲座上,阿傩、迦叶分侍左右。环视四周,12988尊形态逼真、仪态各异的金像镶满四壁,一尊纯金佛像隐秘其中,给人以神话般的诱惑。移步之间,佛祖、菩萨、金刚、罗汉,一同展示出金碧辉煌的佛陀世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密印寺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日本、东南亚、港澳台和内地佛教界人士纷至沓来,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台湾著名佛学家星云大师等纷纷题匾留念,现今悬挂寺门的“密印禅寺”金漆寺匾和万佛殿正门的“万佛殿”匾,苍润古雅,便出自赵朴初先生手笔。2005年9月20日,首届中国宁乡国际佛文化节在密印寺举办,海内外嘉宾云集,盛况空前,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等亲临“密印佛像开光大典”,千年古寺焕发新的活力。随后,高达99.19米、世界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在密印寺上方毗庐峰落成,这尊镀金巨像,头枕太阳,金光闪闪,成为盛世和谐的一抹象征。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沿着万佛殿和千手千眼观音的中轴线,已实施密印禅寺改扩建工程,建成了主拜道、主拜场以及吉祥、如意、莲升、平安四个佛文化广场。其中拜道融合自然山势呈菩提树状,为国内外独创。主拜道向上,分为五条大道,寓意为菩提树“一花开五叶”和中国禅宗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在此基础上,沩山进一步规划开发的万佛灵山主题文化公园更加令人神往。由此,普度众生的佛教,化外之民的僧侣,将与现代尘世生活相契合,在沩山完构其文化传承载体——金色的密印寺、千手千眼观音、文化公园和佛文化节。

    褐色

    第三是褐色文化,也就是深褐色布衣情怀所孕育和折射的士大夫归隐文化。这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积淀于民间的、官与民长期互动的一种政治选择和文化结果。民以官的方式走向社会舞台,官以民的方式归结人生梦想,从褐色布衣来,又朝褐色布衣去,既包括“修齐治平”完整社会追求的“入”,又包括归去来兮、隐居故里的旷达人生的“出”。

    褐色沩山的文化写照,始于南宋军事家张浚、理学家张栻父子。这对忠义参天的四川籍父子,由于宋与金对峙、宋处于下风的特殊国家形势,把职守所在地湖南看成了第二故乡,曾任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的父亲张浚交代儿子张栻,“吾不能恢复中原以雪祖宗之耻,死不当归葬先人墓左”,死后父子俩双双长眠在沩山的龙塘地区,并使这一带被后世称为“官山”。

    褐色沩山的文化襟怀,成于南宋时期另一位杰出人物和他的宦海沉浮与书斋苦旅。他就是南宋淳熙十二年,即公元1185年宋孝宗钦点的释褐状元易祓。“释褐”的意思,是当场脱下褐色布衣,换上红色官袍;“释褐状元”是太学中、朝堂上“学而优则仕”最富戏剧性的一幕,是宋代开始对状元、榜眼、探花等科举及第士子直接授官的最高礼遇。十万进士只有极少数人才享有“释褐”的荣幸和机遇,而沩山走出的易祓偏偏是这样一位“释褐状元”。

    易祓,字彦章,号山斋,历宋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官至礼部尚书,是当时对金主战的重要官员,因韩侂胄事件拖累,几度宦海沉浮,贬谪辗转多地,晚年回归故里沩山巷子口,朝廷赐爵“宁乡开国男”。易祓曾师从张栻,并与朱熹相识,是当时重要的经学家和理学家,他的作品《周官总义》在学术史上与王安石所著《周官新义》齐名,全部作品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文化成就也被当代《湖南通史》专项记载。

    易祓和他的夫人肖氏,还是当时有魅力的文学家,夫妇俩的诗词一唱一和,双双被《全宋词》留存。早年,易祓成为状元,在京城杭州做官后,留在沩山老家的肖氏曾写给夫君这样一首《一剪梅》:“染泪修书寄彦章,贪却前廊,忘却回廊。功名成就不还乡,石做心肠,铁做心肠。  红日三竿未理妆,虚度韶光,瘦损容光。相思何日得成双,羞对鸳鸯,懒绣鸳鸯。”而易祓回给妻子一首《喜迁莺》:“帝城春昼。见杏脸桃腮,胭脂微透。一霎儿晴,一霎儿雨,正是摧花时候。淡烟细柳如画,雅称踏青携手。怎知道,那人独倚阑干消瘦。  别后。音讯断,应是泪珠,滴遍香罗袖。记得年时,瞻瓶儿畔,曾把牡丹同嗅。故乡山遥路远,怎得新欢如旧。强消遣,把闲愁推入,花前杯酒。”这种精巧的唱和之作,在易祓夫妇间是常有的事,在《全宋词》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却并不多见,沩山默默见证了宋词中这朵奇葩的悄悄绽放。

    释褐状元易祓的最大个人魅力还是他晚年回归沩山,成为那个重又身着褐色布衣的可爱老头。如果说庐山有它忠实的粉丝苏东坡,留下“谁识庐山真面目”的智慧诘问,那么沩山也有它忠诚的知音——易祓。回归沩山,易祓不仅发出和苏东坡一样的理性追问,“山外如何便识山,白云出岫鸟知还。更看面目知端的,却在先生几杖间。”而且建起一座藏书楼,取名“识山楼”,写下“沩山在望,紫翠交错,若拱若揖,相为酬酢。山间以四时代谢,烟云变化,朝暮万状”的《识山楼记》。“识山”的文化企图和归隐的田园情结结合在一起,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心路历程,而且对于今天的官员们依然有着人生启迪。易祓终年85岁,在古代称得上高寿,他辞世时,朝廷给予一个老臣在乡间的极高礼遇。古镇巷子口的易祓墓,当地人称“尚书坟”,高36级台阶,12尊石牛石马立于两侧,与裴休墓、张浚墓、张栻墓并称“沩山四大古墓”,均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易祓已经离开人世七百多年,但留下一个文化魂魄在:入世则注重社会担当,归隐则甘于布衣生活。褐色文化作为士农工商四民之首的士大夫文化,是状元打基础、仕途主实施、理学来励志、诗文以怡情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归田园的大文化,曾哺育过无数传统知识分子!

    红色

    第四是红色文化,也就是红星照耀、红旗掩映、热血沸腾的革命者文化。历史的年轮碾行到公元二十世纪,被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百年国耻所冲刷激荡的中国大地,奔涌着救国救民的时代洪流。沩山也贡献出一批中国特色革命家。这是一群起步于山冲村落的革命家,在广袤山林、广大农村闹革命,最后的触角到城市。这是一群脱胎于旧文化的新文化创造者,他们中有铁胆的秀才,也有大勇的儒将,而最有意思的,他们偏偏还是师生。

    谢觉哉,以及著名革命烈士、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就是沩山沙田乡人。何、谢出身于晚清秀才,却又是沩山下革命摇篮——云山书院的同仁,因都留着大胡子,与另外两位教师姜梦周、王凌波一同被尊称为“宁乡四髯”。和其他三位先后牺牲的大胡子相比,谢觉哉是幸运的,他亲眼看到了1949年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1957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回到故里兰馥冲,以雅致的《忆江南》道出了沩山人恬淡幸福的生活:“家乡好,屋小入山深。塘里水清堪洗脚,门前大树好遮荫,六月凉冰冰。  家乡好,吃得十分香。腊肉咸鱼煎豆腐,细茶甜酒嫩盐姜,擦菜打清汤。”也正是在最高法官任内,谢觉哉接见改造中的末代皇帝溥仪时,曾因自己的清末秀才身份,幽默地向溥仪自称“臣民”。

    何叔衡、谢觉哉在云山书院有一群得意门生,学生中最著名的一位,正是沩山月山乡人,1955年授衔的开国上将甘泗淇。在那场被国史学家评价为“国际化的朝鲜战争是打平了,中国的抗美援朝却打赢了。中国人以远低于美国人消耗、相近于敌对者伤亡的代价,换来了国际格局的重写和数十年的东方和平。这是对百年国耻彻底清洗的一次历史性伟大胜利”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甘泗淇就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他的妻子李贞少将,又偏偏是唯一授衔的开国女将军。历史的佳话向着沩山奔涌而来,国庆十周年之际,在天安门城楼上,有幸见证革命成功的两个沩山人——谢觉哉、甘泗淇师生相逢,谢觉哉当场吟诵出“昔日小学生、今日上将军”的豪情诗句,他们共同怀念起何叔衡等革命未成身先死的沩山师友,百感交集。

    沩山的红色平民英雄也层出不穷。1927年谢南岭等发动沩山起义,反抗军阀许克祥,悲壮失败;1949年姜亚勋、李石锹、陈仲怡等在沩山下发动黄材、唐市起义,后策应程潜、陈明仁湖南和平起义,终获成功。将社会担当推向极致的救国救民的红色文化,即工农兵大众文化,也永远定格在沩山。

    绿色

    但沩山终究是一座山,山的第一眼和最后一眼都应该是绿色。绿作为生命力的本原色彩,成为沩山第五道亮色。绿色文化的实质,是崇尚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态文化。它的创造者,既是天文地理,也是万物生民。在沩山,奇峰、异水、怪石、悬崖、峡谷、溶洞、飞瀑、清泉、古道、漂流、雨雾、祥云、寺庙、民居、集市、茶林、田园、牧歌,一幅幅自然美景,在山的四周均匀铺开。沿着祖塔、月山、巷子口至九折崙的三条不同登山线路,更是形成各具特色的画图,画在身边过,人在画中游。

    月山之路,是沩山最险峻秀美的一段风光。长居沩山的晚唐诗僧齐己曾写下有名的《听泉》诗,“落石几万仞,远声飘冷空”,“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写的便是这里。在这,三福门巨石迎客,三张天然的山门分段相接,形成三个坡度,突出三段景象,怪岩嶙峋,伏势竞上,将游客置入鬼斧神工的视野中。三福门之上,百叶坡峡谷陡峭,乱石奔流,堪比湘西美景,漂流的人们乘筏而下,激浪成花,自由放飞欢快的心情。有名的沩山漂流,沿着东向的山坡,分为四脉溪流,奇险峻美,各自不同,已经成为都市人们回归自然的倾心选择。三福门以东10公里,有著名的千佛洞。这是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天然大溶洞,经地下河划桨入洞,如临仙境,洞内钟乳石遍布,笋林柱峰一应俱全,比附惟妙惟肖,造型栩栩如生,彩灯映射下更显变幻莫测。千佛洞号称居住着千名神仙,相传共十三个溶洞依次相连,纵深数十公里,至今也才开发到第七个溶洞。这里是地质科研的取样地点,是人类史前时代的活化石,又把沩山历史底蕴推进到更早的时阶。景观之绝美无非两种:自然的鬼斧神工,或人类的巧夺天工。三福门、百叶坡、千佛洞的鬼斧神工,和千手千眼观音、万佛殿的巧夺天工,景如其名,齐聚沩山,让人称绝。

    沩山最雄迈大气的一段风光,则在巷子口至九折崙。从古镇巷子口出发,向九曲回肠的九折崙跋涉,最后登上毗庐峰顶,这是易祓笔下“沩山在望”的垂直路径,也正是湘江支流、宁乡母亲河——沩水的发源地带,自古以来称作“沩源里”。选择这条路径,踏上茶马古道,途经献宝台、龙王塘、深坝坑、芦花水、狮子岩、镜子石等胜迹,直插九折崙,登临毗庐峰,一路都是大自然给人组合的奇丽画卷。山下,茅屋竹篱,小桥流水,传递出鸡鸣犬吠,滋生出柳暗花明。沿着山路前行,两旁树木葱茏,遮天蔽日,林中鸟语阵阵,金线缕缕,使人感觉远离尘嚣,绝世独立。慢慢朝上走,便是山花烂漫,花径幽幽,满地芳菲,花气袭人;花丛之下,涧水潺潺,装载落瓣,带着余香,向下流去;人朝上走,水往下流,便产生了动感,产生了韵律,产生了活力。脚后的路越来越长,前面的路也越走越清新,这条唐宋元明清出入沩山的唯一茶马古道,而今反因了人迹罕至的造化,特有其无言的静谧和无尽的温馨。不知几百年前的易祓在“识山”之时是否也爬行过这条小道,迷恋过这番和谐。路越来越陡,山也越爬越高。九折崙上,回头望去,便见山光岚影,鲜灿如霞;山下盆地,已是绿野平畴,苍茫云树,成了一方盆景。复望四周,则深林松篁交翠,山脊雾锁烟笼,渐入腾云之境。朝天望,感觉己之渺小,朝下看,便觉己之伟岸。到达毗庐峰顶,则四面山河,齐收眼底,更觉沩山巍然天表,卓尔不群。

    从祖塔进沩山的线路,虽不如月山之路险峻,也不及巷九之路雄奇,但平实之中独成秀美。驾驭清风,翻越青峰,穿过一汪汪山塘和一脉脉溪流,飞快地抵达沩山腹地,大老远便看见高耸入云的千手千眼观音,满身上下伸展开慈善的手掌,向每个来客招手致意。数不清的手、使不完的劲、帮不尽的忙,这就是千手千眼观音对于人类社会的美好寓意,和对于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千手观音把手招”的特殊美感,是沩山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美好回赠。

    奇山异水还只是绿色沩山的一个侧面,特产风物则是沩山别一种骄傲:作为健康绿色食品和名优特色产品的毛尖、豆腐、擂茶,人称“沩山三绝”。沩山毛尖因与密印寺相傍相生,成为茶佛一味、独富特色的“禅茶”,又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与洞庭湖上的君山毛尖齐名。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等领导人都曾品尝沩山毛尖或用以接待外宾。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题词“沩山毛尖,色美味浓”,晚年的光美老人,色泽葱绿、味道甘香的沩山毛尖仍是她用来馈赠革命老大姐们的必选礼品。沩山特有的清纯水质,亦使这里产出鲜美细嫩的豆腐,成为沩山人待客最受欢迎的菜肴。擂茶,更是沩山人勤劳而智慧的创造,乡亲们把花生、芝麻、黄豆、绿豆、玉米、糯米、茶叶、生姜、胡椒、盐巴一齐捣碎,拌入清泉,精粹百炼,成为亦饭亦茶的上乘饮品,不仅解渴,而且解饿;科研也表明,喝擂茶不仅爽口清心,还抗癌抗衰。这真是不可小觑的老百姓逻辑和民间辩证法:起初的沩山乡民,只是为了犒赏自己的劳动、欢庆自己的丰收,而集中自己全部的农作物来酿制一个成果,这个成果却成为了沩山人对于生命与自然最高贵的礼赞。有经验的擂茶师都会说,擂茶难做,做一碗真正地道的沩山擂茶就如同大师傅掌勺一桌完整的酒席,一样的精细,一样的辛劳。但对于尊贵的客人,沩山人觉得值,热情好客是沩山人的天性,是沩山生命之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沩山的绿色文化,代表着国人永久追寻的家园文化,有物质家园,也有精神家园——耕读传家、宦海沉浮、渔樵归隐、古佛青灯、山陵同化,一步一个脚印的中国传统生活理念,在沩山经历过它完整的生命历程,已经向当代社会生活嫁接;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在沩山一隅的绿色寻觅中,已经彰显了健康自然、神韵悠长、阳光普照、盛世和谐的内在肌理。

    青色、金色、褐色、红色、绿色,五彩沩山,以它独特而神奇的自然风情与文化生态,书写着湖湘地理的精彩一笔。正因为有了南岳衡山、湘中沩山等历史文化名山,和武陵源、九嶷山等自然风光名山,才有了不一样的湖湘地理,才有了更博大的中国山。

    而今,沩山山水更加秀美,沩山豆腐更加鲜美,沩山毛尖更加甘美,沩山擂茶更加香美,沩山人民也更加俊美。暮鼓晨钟里,漫山遍野间,飘荡着新时代的《沩山之歌》——

    “沩山高,沩水长,唐代古刹,钟声悠扬。人称世外桃源,沐浴古道斜阳,这里是游览观光的好地方!”

    “人文厚重,历史辉煌,五彩绚丽,享誉三湘。都说山水醉人,迎着世纪朝阳,这里是文化寻根的好地方!”
    
    “沩山啊,沩山!你是湖湘大地的名山,你是少奇家乡的名山。你为天下游客打造天堂,你为华夏文明书写篇章!”(来源:长沙晚报 
  • 公爵小妹
  • 发表于:2012/4/27 16:24:22
  • 来自:湖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自己家乡,不顶不行啊
宁乡在线看房团 宁乡房产网 宁乡在线网上商城 宁乡在线免费抽奖
免费求职信息发布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